当前位置:首页 >> 麦克风线

勇立潮头铸中国利器X70大变形钢成功实现国产化电子天平

2022-06-28 17:27:11  中成五金网

勇立潮头铸中国利器:X70大变形钢成功实现国产化

2011年9月16日,让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欣喜,更让我国钢铁与钢管科技工作者和制造者们倍感振奋。  这一天,中缅油气管道X70大变形钢管及制管用热轧钢板通过新产品鉴定。这是我国大变形钢管生产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X70大变形钢管不仅全面实现国产化,而且技术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再添一把利器。  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要“依托管网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装备与国产化水平”的题词,不仅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的目标追求,而且也是我国钢铁管材研制生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回望走过来的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勇担责任、解放思想、科学决策、超越自我的精神在这里得到再次彰显。  科学决策带来大突破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目前世界管道建设领域中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管道沿线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途经多处地震区和断裂带,以及大量的矿山采空区、不稳定斜坡、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危岩)岩溶崩陷等危险地带。基于应变的设计,采用应变能力较强的大变形钢管是一种必然要求。由于国内还没有成熟的X70大变形钢管产品,因此研制开发X70大变形钢管并达到批量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成为保证中缅油气管道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的需要。  大变形钢管又称高应变钢管或抗大变形钢管,是专门针对基于应变设计的管线开发的新型管线钢品种,能够承受由于地震、滑坡、断层等恶劣服役条件产生的塑性变形,同时保持管线的完整性,对管线的安全服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俗地说,就是这种钢管就像一根扁担一样,在负重的同时还有很强的柔韧性,不会轻易折断。  过去,只有日本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我国大变形钢管产品全部依靠进口。截至目前,我国应用长度仅有十几公里,主要应用在地震断裂带。中缅油气管道X70大变形钢管用量里程约200公里,应用范围将从地震断裂带扩大到矿山采空区、不稳定斜坡、滑坡、泥石流和崩塌(危岩)岩溶崩陷等地区,可以有效避免恶劣服役条件产生的塑性变形,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超越前人,就是前人没做到,我们要努力实现。超越自我,就是要自我加压,创新永无止境。为了填补我国大形钢管生产制造这一空白,推进国产化水平,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作出自主研发X70大变形钢管这一重大决策,并得到了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的大力支持。  这一决策带有很大的风险。但中国石油管道建设有着西二线X80钢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功实践,对再一次改写中国制造的历史,他们有这样的自信。  为此,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专门设立了“中缅管道X70大变形钢国产化及工业应用技术研究”科研专题,拨付了900多万元专项资金展开科技攻关。  2009年年底,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与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简称管研院)就针对当时尚在规划中的中缅管线,组织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了大变形钢管的单炉试制和变形性能指标的研究工作,并于今年1月正式拉开了中缅管线用大变形钢管小批量试制工作大幕。  为了按时完成试制工作,在下达任务的当月,参与攻关的各家钢厂就开始了炼钢和轧钢工作。同时,管研院向各钢铁和制管企业派驻了技术小组,针对生产工艺、产品性能、试验方法、性能指标、标准解释等展开联合攻关,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扫清了试制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障碍。  历经8个月的紧张攻关,国产X70大变形钢管小批量试制成功,产品通过了鉴定。这标志着我国的高性能管线钢及钢管生产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石油的物资装备技术开发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  这一成果的取得,开创了我国大口径、高钢级大变形管材的先河,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将为国家节省一笔可观的外汇支出。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国下一步开展X80大变形钢管的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对我国管道建设将产生重要的深远影响。  通力协作催生大发展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为确保X70大变形钢管的成功研制,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组织汇集了国内科研、设计和制造等单位的精英人物进行全方位攻关,一次次召开协调会,具体工作人员在承担其他大量繁重任务的同时,全力以赴组织协调各方力量, 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了攻关的顺利推进。  管研院攻关小组成员大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技术骨干,对钢厂和管厂的生产线具有深厚的感情。每一轮生产开始时,小组成员总要赶去厂家参加产前会,一起总结上一轮生产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在轧钢和焊管线上,他们总是一丝不苟地观察记录,虚心向一线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学习了解情况,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小组成员王海涛与新婚妻子两地分居,他多次奔赴妻子所在城市出差,却很少有时间能留下来陪一陪刚刚怀孕的妻子。每一次同事劝他留一天再走。为了不影响团队工作,他总是说:“等忙完试制工作再说吧。”  今年中秋节期间,宝钢将大变形样管送到管研院评价,评价报告要提交到9月16日举办的产品鉴定会。这意味着留给李炎华和同事们进行试验和撰写报告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天时间。而按照正常程序,这项工作起码需要15天时间。李炎华和实验室的同事放弃了中秋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不分昼夜地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终于在鉴定会前一天将报告完成。  在荆棘遍布的科技攻关道路上,数以万计的枯燥数据、试验现场的辛劳奔波、不眠之夜的苦苦思索……这些都与科技工作者们朝夕相伴。在生产后期,大量试验数据几乎同时从各个钢厂汇集到技术小组,要在数天内完成以往1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计算量,管研院的陈宏远、王鹏几乎每天都要工作20个小时以上,直到所有试验数据终于按时完成,他俩才松了口气。  在各生产制造厂家,从领导到一线员工,更是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用科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伴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和许多不为人知的付出,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为振兴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业做出了贡献。  可以这样说,中国石油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管道建设,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不仅是一项项工程建设,而且是一所学校、一座熔炉。它打造了我国管道建设的利器,培养造就了一批敢于攀登科技高峰、技术先进、艰苦奋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队伍。  前方路途遥远,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者正在向太阳追去!

上一页1下一页

积木球

苗木行业

北京长途救护车转院

福建石雕厂

收购ACF

北京冷库设计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